闭环

02 December, 2021

从线性到循环,Aditya Birla Group用于分离增长与原始自然资源使用的方法具有远见性和可持续性。

当今行业最大的挑战是在不忽视地球需求的情况下满足近80亿人的需求。解决方案在于发展“循环经济”,以缓解环境退化和气候变化。Aditya Birla Group等有远见的公司正日益将循环性整合到其业务中。

传统的线性经济,或“制造、使用、处理”的模式已经过度紧张且污染了地球上有限的资源。相比之下,循环经济侧重于“制造、使用、回报”。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与多家集团公司合作开展循环计划,其概述了三项指导原则:消除生产中的废物,循环使用产品和材料,再生自然系统。

在所有这些方面,集团公司采取了有助于实现2030年关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再生和恢复性商业做法,包括SDG 12(可持续消费和生产)、SDG 6(水资源管理)、SDG 7(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SDG 13(气候行动)等。

以下是ABG的一些循环经济举措。

通过创新实现循环

设计创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可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升级或重复使用。如今,多家集团公司正在使用循环设计原则来创造更可持续的产品。

例如,Continua™ 8000,一种由Birla Carbon制造的可持续含碳材料(SCM),其碳足迹明显低于传统炉炭黑产品。炭黑通常用于橡胶和塑料成品,很难将其与其他材料分离。然而,由报废轮胎制成的Continua™ 8000是下一代SCM产品,旨在作为轮胎、塑料和橡胶化合物重新进入经济,从而结束循环。

更环保的纺织品

另一个例子是Birla Cellulose生产的Liva Reviva纤维。Liva Reviva由20%的工业废棉和80%的可持续森林木浆制成,是一种循环纺织产品,其质量可与原始木浆制成的纤维相媲美。开发Liva Reviva的Birla Cellulose已将这种纤维销售给20个全球品牌。作为其循环过程中的下一步,Birla Cellulose研发团队正在研究以50%以上的工业织物废料和消费后服装为原料制成的产品。

变废为宝

Aditya Birla Fashion and Retail Ltd. (ABFRL)已将减少废物和“零垃圾填埋”作为主要目标,以积极管理其自身的生产废物,并鼓励服装业务的循环。

这两方面的进展都令人印象深刻。虽然这家时装业巨头回收和再利用了其90%的垃圾,但第二个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去年其任何设施都没有将任何垃圾送到垃圾填埋场。该公司还进行严格的废物可追溯性评估,以验证和认证全部废物的处置机制。

远远不止。Aditya Birla Fashion and Retail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其是一种促进业务增长的方法。作为其可持续发展2.0战略的一部分,该公司将确保到2025年,其一半的产品(目前约40%)至少具有一种可持续性属性。该公司还将通过回收或更新其10%的产品,将更多的二手服装重新投入流通。与此同时,它正在与循环服装创新工厂(Circular Apparel Innovation Factory)合作测试和开发更新的循环创新。

罐对罐循环

另一个将废物重新循环的伟大例子来自Hindalco子公司Novelis Inc.。其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承诺是无与伦比的,Novelis是全球二手饮料罐的主要买家和回收商,每年回收超过740亿罐。它的闭环技术使其能够在短短60天内将一个用过的铝罐变成一个全新的罐头。

保护自然资本

工业制程产生的副产品可能对环境有害。其中一个是铝土矿残渣(也称为赤泥),是铝土矿加工成铝后留下的。

为确保其赤泥残渣不会污染环境,Hindalco已经与水泥制造商合作,后者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输入。采用独特的过滤技术去除赤泥中的水分,进而提高赤泥的可用性。

Hindalco在一年之内将赤泥利用率从 2019-20财政年度的27%提高到2020-21财政年度的62%。此外,该公司还确保其90%的粉煤灰(燃煤产生的细残渣)在水泥、建筑和制砖行业以及其他应用中得到再利用。

废物有价值

水泥巨头UltraTech是印度水泥制造商中最早倡导使用替代燃料和采用其他环保措施的公司之一,该公司使用大量废物- 从工业、采矿、农业废物到城市固体废物 - 以减少对天然原材料的依赖。事实上,该公司每年都在积极探索新鲜的“废物流”,并为其工厂配备了处理新型废物的技术。

在过去十年中,该公司使用了533,867公吨工业废物生产混合水泥或作为替代燃料。2020-21财政年度,该公司将74,187吨城市固体废物(包括塑料)转化为水泥窑的燃料,以防止所有这些废物堵塞公共垃圾填埋场。

在Aditya Birla Group,还有更多此类鼓舞人心的循环故事。作为印度最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之一,本集团对循环经济的承诺是其推动前瞻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愿景的一部分。